智能財經APP了解到,跟蹤23種能源、金屬和農作物期貨合約的彭博商品現貨指數周一上漲1.9%,創歷史新高。主要原因是市場對供應的憂慮重燃,天然氣和小麥期貨合約大幅上漲。該指數今年迄今已上漲36%,預計將創下十多年來的最大年度漲幅。
圖1
據悉,在大規模刺激支出、減產和供應鏈普遍存在瓶頸的推動下,原材料價格自疫情初觸底以來一直在飆升。此舉引發多國近幾十年來最高通脹率,促使全球主要央行紛紛加息。此外,俄烏沖突升級進一步擾亂了全球能源和食品供應。
尤其是近一個月來俄烏沖突升級后,人們對來自黑海重點地區的糧食運輸的擔憂加劇。據了解,今年早些時候,俄羅斯和烏克蘭發生沖突,導致全球小麥供應緊張。同時,美國的惡劣天氣也加劇了供應問題。此外,5月14日,全球第二大小麥生產國印度突然禁止小麥出口,禁令隨即生效。
受此影響,美國小麥期貨價格大幅上漲。截至發稿時,芝加哥小麥期貨7月份上漲5.52%,至每蒲式耳10.97美元。
圖2
天然氣方面,當地時間周一,紐約商品交易所7月天然氣期貨一度上漲近10%,至9.37美元/百萬英熱。截至記者發稿時,天然氣期貨下跌0.14%,至9.325美元/百萬英熱。
圖3
據市場分析,美國天然氣價格飆升的原因是,據預測,今年夏天的天氣將比以往更熱,溫度將高于此前的預期,提振了發電用天然氣的需求。此外,隨著產量的下降和出口需求的激增,美國天然氣期貨自今年年初以來已經上漲了約142%。雖然美國連年成為世界第一大天然氣生產國,但如果歐盟要對俄羅斯實施全部能源禁運,僅靠美國很難填補這一巨大缺口。
據了解,歐盟此前已宣布將于8月停止進口俄羅斯煤炭。本月3日,歐盟宣布對俄羅斯實施最新一輪制裁,其中包括部分石油禁運。至于短期內是否對俄羅斯天然氣實施制裁,歐盟內部分歧嚴重。
總的來說,在供應緊張的情況下,今年大宗商品的上漲是由石油、天然氣和運輸燃料價格上漲推動的?,F貨能源指數今年飆升超過92%,至少是自1992年以來的最大漲幅。同期,一個跟蹤農產品的指數上漲了24%。
鄭重聲明: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,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,與本站立場無關。僅供讀者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